嘿,唱法上没有系统学过,跟着心和感觉走。资深的古风歌曲,戏腔是标配。以前在腔体共鸣的时候经常会头疼。小倩“多元”这个词用得好,你的的回帖呈现的何尝不是多元化的知识架构。
不忙的时候乱翻书,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像绕口令一样令人眩晕、晦涩难懂。海子是思维极好的诗人,他总是能塑造出独特神秘的篇章。他的诗是形而上的,深受海德格尔影响。海德格尔认为,在我们这个贫瘠的时代之上,还有一个众神存在的神性世界,而诗人的使命就是去找寻这个世界。海子多个诗歌题材以神性为基调,充分体现了他的文字理念和诗歌追求,受到了海德格尔的影响。
还有一种调侃,说海德格尔是当不上诗人才去当哲学家的,这也许就揭示了可以通过诗歌,进入到我们未曾设想的领域,去窥视到每个人心中一块林中空地。而这块土地,是海子诗歌中重要的具象,它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意象。理性精神的启蒙导致土地的丧失,现代生活的肤浅导致森林之树遭到砍伐,诗人的心中,土地已经死去。而海子这样的天才,固执地抱住“土地”这个**的外壳,去拼命的镌刻诗歌,努力地纵身一跃,耗尽了自己图腾般肉身,一种无可奈何,一种超然的冷漠,也许同样是美的没落的象征。
一个哲人说,“海子没有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,一个桃花源。相反,他的诗歌道路始终处于现代主义的重重包围和围剿之中。在这样的环境下,坚持诗歌精神和主体意志,坚持原始生命对现代世界的抗辩,这是一种孤独而悲壮的英雄主义行为”。作为曾经那个年代的智识人或者说知识分子的代表,海子自顾自地给很多哲学家和诗人写过诗,包括尼采、维特根斯坦、荷尔德林和海德格尔。
小倩说 ,“对这首诗,既喜欢又不那么喜欢……让人读出凉意。而面朝大海的春暖花开,存在逻辑上的虚无与悲观。”同感。我的歌评里始终不忍提及“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”只是他的临行赠言。从明天开始,他多么希望有一个新的“我”,建立一种与世界“新的关系”,温顺的对待陌生人和江河湖海。做一个理念上能够“幸福的人”。“从明天起”,只有“明天”,才有可能抛却人世的烦恼。
可他远离生活,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,只活在他的诗里。他四次失恋、拒绝结婚,拒绝和迎面招呼的校长说话。他是他自己诗歌世界的王。他作息混乱,走火入魔。“这地球从来知音难求”。他那颗遗世独立的心,融入不了世俗的生活。他在自我和自我的冲突中,唯一的办法就只剩下逃逸。
文字中也提到了海子是抑郁质的人,他的艺术感受力天赋使然,决定了他写作能抵达的深度和艺术属性。海子的作品不局限在我们所见到的这几首,像《秋》《死亡之诗》等,笔法都特别有代表性,具有圣经的语调,建造了一个神秘、神圣的空间,像一个个不可知的仪式。
|